治療
部份人誤認為夜尿症是衰老的正常現象,即使有夜尿問題,也不願求醫。但這往往只會令病情惡化,延誤了診治時機。事實上,任何人受夜尿問題困擾,都應該立即向醫生求助。
醫學界已研發出很多治療夜尿症的方法,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,兩者可單獨或合併使用。醫生會因應患者的診斷結果制定最適當的治療方法。
行為治療
- 限制攝取水份
- 睡眠時抬高腿部
- 睡眠時穿著壓力襪等,可減少水腫
藥物治療
夜間多尿症
由於腦垂體分泌加壓素(抗利尿荷爾蒙)不足,令夜間尿量增加引發夜間多尿症。患者即使睡前減少攝取水份,仍會有夜尿問題。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服用去氨加壓素(desmopressin)類藥物。去氨加壓素是一種抗利尿荷爾蒙,有助腎臟進行水份再吸收以濃縮尿液、減少排尿量和排尿次數。一般患者服用去氨加壓素可補充不足的抗利尿荷爾蒙,減少尿量,改善夜尿問題。醫學研究顯示,患者服用去氨加壓素可延長連續睡眠時間,提升睡眠質素。
去氨加壓素(Desmopressin) : 又稱DDAVP,是最常用於治療夜間多尿症的藥物,並已獲證明可有效治療夜尿症、尿崩症和夜遺尿症等疾病。去氨加壓素適合大部份患者使用,功效與加壓素(抗利尿荷爾蒙)類似,患者只需睡前服用,能有效減少夜間尿量。坊間的去氨加壓素有藥丸和口含片裝。
丙咪嗪(Imipramine): 是減少尿液產生的三環抗憂鬱藥物(tricyclic-antidepressant)。只有當其他治療方法均無效,才會使用。使用丙咪嗪必須非常謹慎,因為該藥物具有嚴重的副作用,包括令血壓下降及增加自殺傾向,其他較爲輕微的常見副作用為睡眠障礙、食慾不振及胃腸道不適,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性情變化。
呋塞米(Furosemide):是袢利尿劑,其作用是阻斷腎臟中的離子流動,達至控制尿液產生的目的。
布美他尼(Bumetanide): 是袢利尿劑,如果服用大劑量呋塞米(Furosemide)仍然無效,部份人會使用布美他尼。
考慮服用以上各種治療夜間多尿症的藥物前,請務必咨詢醫生。
夜間膀胱容積減少
由於夜間膀胱容積低的人常合併有其他泌尿系統問題,如膀胱出口阻塞、夜間逼尿機能反射過強、神經性膀胱、膀胱炎、膀胱癌、攝護腺癌及膀胱結石等,所以其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這些疾病。
抗膽鹼藥物(anticholinergic medications) : 可有效治療由逼尿肌過度活動引起的夜尿症。主要副作用包括口乾、頭暈及視力模糊。
- 奧昔布寧(Oxybutynin) - 放鬆膀胱逼尿肌的抗膽鹼藥物,能減少夜間遺尿情況,可與膀胱容量訓練結合使用。
- 托特羅定(Tolterodine) - 有效的抗蕈毒鹼類拮抗劑,其功效與奧昔布寧(oxybutynin)類似。
- 索非那新(Solifenacin) - 最新研發具針對性的抗膽鹼藥。
考慮服用以上藥物前,請務必咨詢醫生。
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(BPH)藥物 : 能有助放鬆膀胱頸部和前列腺的平滑肌,紓緩排尿阻塞問題,令排尿更順暢,從而減低由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症症狀。服用此類藥物初期可能出現暈厥或直立不耐受等症狀。
- 多沙唑嗪(Doxazosin) - 具有利尿特性的α-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,但服用後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以及充血性心臟衰竭的風險。
- 阿呋唑嗪(Alfuzosin) - α-1受體拮抗劑可放鬆前列腺和膀胱頸部平滑肌,腎功能嚴重不足的患者要謹慎使用。
- 鹽酸特拉唑嗪(Terazosin hydrochloride) - α-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,能增加尿流量,卻不會減低膀胱的收縮性。
考慮服用以上藥物前,請務必咨詢醫生。
混合型
對於因夜間多尿症合併夜間膀胱容積減少而引起的夜尿問題,醫生會先評估其主要成因,再採用相應的混合性治療。
部份夜尿症的病因可輕易根治,但夜尿問題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先兆,如膀胱癌、膀胱結石和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病變等,這些疾病可能會嚴重影響健康。所以,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有夜尿問題,就應及早向醫生求診。
你可到此查看有關的醫生建議。
- 01. Tam PC. The Hong Kong Medical Diary 2005;10(7):13
- 02. van Kerrebroeck P et al. Neurourol Urodyn 2002; 21:179-83., Asian Nocturia Forum 2005
- 03. Kobelt G et al. BJU International 2003;91:191-195
- 04. Yoong HF et al. Med J Malaysia 2005;60(3):294-6
- 05. Marinkovic SP et al. BMJ 2004; 328:1063-1066
- 06. Research report of the Sleep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MEB in Hong Kong,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, 2004
- 07. Roth T. J Clin Psychiatry 2005;66 Suppl 9:10-3
- 08. Weiss JP & Blaivas JG. Urology 2002; 60 Suppl 5A:28-32
- 09. Lose G et al. Am J Obstet Gynecol 2001;185(2):514-21
- 10. Lose et al. Am J Obstet Gynecol 2003;189:1106-13
- 11. Mattiasson A et al. BJU Int 2002;89:855-62
- 12. Tam PC. Asian Nocturia Forum 2005
參考文獻
